「Triple-3Cs Project」輔導機制
為了提供社區組織更優質的輔導服務並協助社區穩定且持續性發展,輔導團隊發展「Triple-3Cs Project」。此次融合輔導老師 (Coach)、顧問 (Consultant)和個案管理 (Case Manager) 三種角色,形成黃金三角團隊,以共學、共伴、共好為理念,提供全面的輔導服務。
◆輔導老師 (Coach)
結合社區訪視、提案輔導等專業,訂定個別化輔導方針,並於計畫初期了解社區需求,並協助社區製作AR圖面及模型作為提案基礎。
◆顧問 (Consultant)
邀請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學者擔任,在社區提案初期提供專業意見和建議,後續執行階段通過持續的評估,及時提出調整建議和改進方法,確保達到最佳效果。
◆個案管理 (Case Manager)
主要陪伴社區、輔導社區排除在推進過程中的各種困難,促進計畫順利完成;同時規劃系列課程,協助社區持續成長。

建立地方資料庫

重點培訓社區人才並且建立社區人才資料庫,像是木工、鐵工、泥作師傅、水電工等,以輔導團隊作為媒合轉介平台,組織社區工班,依據社區需求媒合專業職人相互教學,可以為社區能量不足的弱勢社區或新興社區提供人力資源上的協助,提高新興社區的提案參與意願。
1. 輔導目標
- 協助社區營造專業者及關心社區人士進行人才培育、學術研究與實務推展。
- 提升社區發展的知識和實踐能力,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- 針對政府部門提出有效建言,改善社區相關政策。
2. 輔導對象
- 社區營造領域的專業人士及志工。
- 社區居民、組織、NGO及其他社會團體。
- 政府部門與政策制定者,提供協作與建議。
3. 輔導內容
(1) 社區營造人才培育
- 專業課程與工作坊: 定期舉辦社區營造相關的培訓課程、研討會、工作坊等,提升參與者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,內容包括社區規劃、政策分析、社會企業等。
- 實習機會: 提供學生、社會人士、專業人才等社區營造實習機會,讓他們在實際社區中參與,將學術與實務結合。
- 專業指導: 安排有經驗的社區營造專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,解決參與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。
(2) 學術研究與實務推展
- 跨領域合作: 促進學術界、業界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,開展關於社區營造的學術研究,並結合實際需求進行成果應用。
- 研究成果發表: 鼓勵參與者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社區發展策略,並在學術會議、論壇等場合發表。
- 政策建議報告: 撰寫社區營造領域的研究報告或政策建議書,定期向政府部門、社會團體等相關單位提供建議。
(3) 社區政策建言與實踐
- 政策監督與建議: 針對政府部門的社區政策進行調研與監督,發現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,提升政策的可行性與影響力。
- 社區參與: 促進社區居民參與政策討論,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期待,將這些反饋納入政策調整的過程中。
- 政策推動: 協助政府制定更具實效性的社區發展政策,並推動相關措施的實施。
4. 輔導方法
- 定期監督與評估: 設立輔導專案小組,定期檢視各項計畫的進展與效果,並根據需要調整輔導方案。
- 一對一輔導: 針對有特定需求的社區團體,提供個別輔導,協助其解決實務問題。
- 團隊合作與互動學習: 鼓勵各社區組織、專業人員間進行經驗分享與合作,促進知識的流動與創新。
5. 資源支持
- 資金與經費支持: 提供專案經費或引導社區團體申請政府補助或企業資助。
- 資訊平台: 建立一個線上平台,提供社區營造的最新資訊、研究資料及政策動態,方便所有參與者交流與學習。
- 人力資源: 動員志工、專業人員及學者參與,提供多元化的支持。
6. 持續發展與學習
- 後續輔導計畫: 在初期輔導結束後,提供長期的後續支持,協助社區持續發展與創新。
- 知識傳承: 透過舉辦交流會議、出版專業書籍等方式,將成功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與傳承。
7. 評估機制
- 參與者回饋: 收集社區營造專業者、志工及居民的回饋意見,對輔導效果進行評估,並進行改善。
- 成果展示: 定期展示社區發展成果,提升參與者的成就感與社會認同感。
這套輔導機制旨在提升社區的整體發展能力,通過專業化、實務化的輔導,促進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在社區營造中的有效合作,最終實現社會正義與公平的理想。